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V-picks

V-picks

Pick,是許多吉他手用來彈奏吉他的工具,一片小小的塑膠或壓克力片,用來代替自己的手指撥弦。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買pick的時候,對於這麼一小片東西要賣到20~30還覺得挺貴的,30元感覺都可以買一片當墊板的壓克力自己來裁切了;結果現在我算是為了嘗鮮還有驗證網路上的評論,買了這兩片透明的pick,一片新台幣160元整。雖然買來第二天了,再加上之前跟露天拍賣賣家協調還有在論壇逛評論的時間,大概看這玩意快一個禮拜,這種價格對我來說仍然是頗為高貴,不過用了幾小時之後,大概能感覺的到為什麼他們敢開出這種價碼,還讓不少吉他手買帳,這其中包括了Carlos Santana。

由左至右:(括號內為pick厚度)
 Dunlop Ultex Jazz III (1.38mm)
V-Pick Small Pointed (2.75mm)
V-Pick Medium Rounded (2.75mm)
Ibanez Paul Gilbert Signature (1.0mm)

上面這張圖中,最左的Ultex jazz III和最右的PG pick是我之前最愛用的兩種,1.0mm我覺得刷和弦的聲音很剛好了,再往下的0.8甚至0.75等等就太薄,感覺pick在弦上滯留太久,不是我喜歡的手感;ultex jazz III是偶然在樂器行發現的,1.38mm和1.0雖然才差了0.38,但是拿在手上的感覺是天差地遠。相較於PG,這個Pick既窄也短上許多,材質相當的硬,我覺得彈奏出來的聲音很乾淨,但是稍亮了一點。

再來說說V-pick,底下打算試試之前幾乎沒用過的條列式說明。

1. 厚度:
我買的這兩款V-pick都是2.75mm的版本,這也是他們開始在市場上打出知名度的厚度。前文提到1.38和1.0的手感已經差了非常多,2.75相較於1.38幾乎是兩倍的厚度,拿在手上的感覺當然差了更多,剛開始拿起來其實不怎麼習慣,不過pick邊緣都有做斜角(bevel),所以不用擔心你是拿著一整塊塑膠去撞弦。稍稍花了點時間熟悉,對於picking的掌控力還是不若之前用之前那兩種pick來的有自信,不過厚度對於音色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可以感受到聲音整體的厚度往上提升了一些,對於最近在追求比較偏jazz音色的我來說,這樣的改變是正面的。

V-pick除了最初的2.75mm之外,還有提供1.5mm的lite版、0.8mm的ultra lite;還有其他型號有4.1mm, 5.85, 8.85甚至11.85mm的pick。我找到的台灣店家只有賣2.75mm的主流型號,和一個3mm的Freakishly Large Round (Santana專用的型號),個人是認為買1.5跟其他的差太少,4.1以上那種又太厚了,2.75就還挺OK的。

2. 材質與形狀:
V-pick標榜他們使用獨特的壓克力材質,手的溫度可以有效協助pick牢牢黏在你的手指上,不會像其他光滑面的pick一樣容易滑掉。至於我自己的使用感覺,是真的有比較穩固,但是就多了那麼一點點,不過我也不是為了找防滑pick而買的。官網有一篇很長的故事,對品牌很有愛或是想增加英文閱讀能力的人可以看看。

入手的兩款分別為Small Pointed(簡稱SP)和Medium Rounded(簡稱MR),SP的感覺就像是Ultex Jazz III加了Volume Boost或是Presence開更大一樣,中高頻的聲音整個往前推了一段,再加上聲音厚度的提升,最終的效果是聲音非常的飽滿,使用Sweet Honey Overdrive做Mid Gain時感覺自己變厲害了XD;MR的picking位置是圓的,出來的聲音就沒有那麼犀利,但是仍然保有足夠的清晰度。我認為SP和MR兩者的差別各用一個英文字表示的話大概就是aggressive和smooth。

從上面兩張圖應該可以看的出來這兩款Pick是三個頂點都完全相同的造型,也就是說pick的壽命是原先的三倍,再加上如此的厚度,突然也覺得160好像不算是太誇張的價格了。如果這樣的pick看官們還覺得不夠高貴的話,可以參考Blue Chip Picks,一片35USD起跳,我完全沒有買這種東西的勇氣。

3.缺點:
大概因為厚度的關係,壓克力的分模線在pick上相當明顯,尤其這條線是剛好在pick邊緣的正中間,所以其實是會影響到撥弦的,國外論壇的使用者說V-pick彈奏時會有一種chirp sound,我還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因為這條線所造成的,再多調整幾次彈奏方式還不行的話我會考慮用砂紙磨磨看,不過這種聲音其實沒有非常明顯,要很仔細聽才會感覺到。



V-pick算是高價位pick的其中一種選擇,在The Gear Page常看到的還有一家叫做Gravity Pick,以及上面提到的Blue Chip,另外我還找到一篇樂手老師的部落格文章有介紹其他品牌可以參考:
http://vetchris.blogspot.tw/2011/03/pick.html

以我短暫使用幾小時的心得,跟這些傳統的"正常價格"pick比起來我覺得是有不同的聲音,孰優孰劣還是要依自己的彈奏習慣以及想要的聲音決定。不過換Pick對音色的影響其實比換導線還大,個人認為值得一試。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Strymon Flint


Strymon是這一兩年來在國內外吉他論壇上最常被提到的空間系效果器品牌,該品牌的前身是Damage Control(據說跟Line6有關係),也是以高品質空間效果出名。這次的Flint是我買的第一個Strymon效果器,至於會不會是最後一個,還真是挺難說的。

Flint把tremolo和reverb做在同一顆效果器裡,個人感覺這跟Fender音箱上的reverb+vibrato非常相似(註一),五個旋鈕及兩個開關調整這兩個效果的參數;數位效果器的另一項優勢就是可以利用開關不同的組合去調整不同的細部內容,strymon這種較小機殼的效果器都可以按下兩個switch來調整secondary function,例如兩個效果的串接順序、分別的音量boost、還有tap tempo的subdivision (可以外接表情踏板或是tap tempo),空間系效果最不能少掉的trail當然也包含在內了(註二)。總而言之就是個功能很多但又不會到非常複雜的效果器。

Flint在tremolo和reverb上各有三種不同的模式,我想這顆效果器讓我覺得最驚豔的地方就是這兩種效果的三種模式都是好用的,調得出不錯聲音的,這樣一來讓這顆效果器的適用性非常的高。(例如圖上的Nova Repeater就有好幾種mode是我沒在用的,右下角的Deja Vibe我則是完全不用vibrato,我一直都不太喜歡那種聲音),299US是挺貴的,但以一次打包兩種高品質的效果而言,其實挺划得來的。加上效果器盤的空間有限,也只吃一個9V電源,兩顆變一顆其中的方便性不言可喻。


這個效果器盤上還有兩個空位,目前的打算是加入compressor和chorus,並把catalinbread DLS換成Dumble類的OD,到這樣大概就不會再多要求什麼了...除了一些我一直都很想亂試的東西可能需要再破財以外。另外我把導線全部換成了Evidence Audio SIS plug + Monorail cable,雖然是免焊接的導線,不過耐用度有台中亞邁的技安掛保證,相信是不用擔心才對;聲音上倒是沒有感覺到明顯差別,對我來說還是空間的節省影響較大。


註一:Fender其實把vibrato和tremolo搞錯很久了,而且從來沒有要改的意思,不過大家大概也都習慣了...。Tremolo指的是音量上的變化造成的晃動感,以中文來說應該要稱為顫音,也就是Fender音箱上的vibrato其實是控制tremolo;而Stratocaster上的tremolo bar則是搖桿,搖桿控制的是音的高低,這是屬於vibrato,中文翻譯應以抖音較為合適。

註二:trail就是一個當效果系bypass時,前一個音或是和弦的效果會持續存在到完全fade out的功能,bypass後彈出來的樂句則完全不受效果器影響,在TC electronic上被稱為Spillover,個人認為這應該是數位的delay或reverb必備的功能。不過我想在strymon上開啟了trail之後,就喪失了analog dry  through這個很多人都覺得很重要的特色了。
analog dry through就是在效果器bypass時,其訊號完全不經數位處理,而是純粹的類比線路,不少人認為這樣才有比較好的tone,而就我自己的經驗,聽不出來就沒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