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身可依據外型大致分為Single cut和Double Cut兩種,相較於Single,Double cut琴身對於高把位彈奏比較輕鬆,尤其是站著彈時會更加明顯。所以Slash和Zakk Wylde把腳跨在監聽喇叭上撐起琴彈奏、以及Jimmy Page的躬身彈琴都是因為琴揹太低,高把位難以彈奏所導致,當然帥氣成分也是佔了一大半。
上:Telecaster, single cut 下:Stratocaster, double cut |
Soild顧名思義,是使用實木製作琴身,琴身中間會另外挖洞及溝槽以安裝電路、拾音器或是搖座;Solid Body又再細分成整塊實木(one-piece),或是由兩塊以上木頭拼接而成的琴身。拼接琴不代表一定是爛琴,早期的Stratocaster有很多都是2-piece琴;同樣的one-piece也不見得就是好琴,聲音好壞這種事其實有點講運氣。
(另外70年代時G和F兩大廠都出過pancake琴身,如此一來製作琴身時就不需要過厚的木料)
Solid body: Les Paul |
Semi Hollow: Gibson ES-335 |
Hollowbody則是完全的空心琴,拾音器可能只是貼在琴身上,或是另外在面板上挖洞安裝。此類琴多以純爵士吉他為主,再加上Flatwound弦就會有好聽的Mellow Sound;不過全空心的特性使其容易feedback,幾乎無法作為搖滾樂彈奏使用。(琴身又大又厚也是很難邊跑跑跳跳邊彈啦...)
Hollow: Gibson L5 |
Top
Top為琴身上另外貼的一片木頭,通常是作為修飾音色,或是增加美觀的作用。以Les Paul為例,由於使用較厚的Mahogany琴身,因此大多會加上Maple top避免音色過暗。Maple top常常會有漂亮的紋路,那些紋路也成為一把吉他高價與否的因素。
而對semi hollow和hollow琴而言,因為琴身有很大的空腔,所以Top對共鳴的影響會更明顯。這裡的top跟木吉他一樣會分為合板或是單板,而由於hollow body的琴面板多有弧度(這類琴又稱作Archtop),對單一木材而言彎折後要有足夠的強度極為不易,因此電吉他中的單板琴價格都十分高昂。
琴頸與琴身的接合方式:
Bolt on
以螺絲將琴頸與琴身"鎖起來",是最經濟的方式,由Leo Fender所發明,因此可以想見這種接合方式多在Fender琴上可看見。通常接合的螺絲會有四根,加上一片neck joint plate;70年代的Fender曾經用過三根螺絲(據說是個充滿地雷琴的年代),而近年做出比較大創新的則是Tom Anderson,相接處改採梯形,以兩根螺絲便能達到良好的接合效果。
傳統的Fender式neck |
Tom Anderson's neck |
Set in
Set in相較於Bolt on的成本高出很多,Bolt on是從外面把琴頸和琴身鎖上,Set in則是在內部的接合面上膠把兩者黏上,理論上黏合的縫隙會比用螺絲鎖來的小,所以震動應當會更完整的傳導,不過這也只是理論上...。此種接合方式在歐美廠高價琴上常常見到,Les Paul又可依內部黏合長度分為Long tenon和short tenon,在選購reissue Les Paul時可從年份分別。
set in,另外從此圖可明顯看出琴身為2-piece body |
tenon的比較 |
Neck through
與其說是琴身與琴頸結合,Neck through式的吉他比較像是找好琴頸再把琴身拚上去,這種接合方式在手工小吉他工坊以及日本吉他品牌較為常見。在搜尋資料時還找到另一種做法叫做Set Through,個人認為這像是很深的set 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